高憶春老人講述日軍侵略蘇州望亭鎮時的暴行 華商報記者 陳團結 攝
  
  趙剛收藏的日軍侵華時地形圖,上面顯示的是陝西隴縣 華商報記者 趙彬 攝
  77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此後6周,30萬同胞慘遭殺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於日軍屠刀之下;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殘害;無數兒童死於非命;三分之一建築遭到毀壞;大量財物遭到掠奪。這是血與淚的記憶,更是民族心靈深處難以消弭的傷疤。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這是南京大屠殺的開始,是永遠也不會被忘記的一天。這一天,南京城裡到底發生了多少慘絕人寰的事件?讓我們通過一些幸存者、目擊者的回憶和部分日軍的講述,滿懷悲痛地回望那一天。
  一家母女三人遭強暴,小女兒才13歲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袁世豐說,1937年12月13日,他們五六百人都被捆起來,趕往一座大屋裡,然後用機槍掃了兩個鐘頭,他僥幸沒有被射中,但日本兵又用汽油一澆,放起火來,他的衣裳也著了火,趕緊脫去,站到屋裡一水缸里一直躲到晚上,趁天黑從水缸里爬出來,藏到了一間沒人住的閣樓上,躲了三天。
  當時,周湘蓮和家人住在秦淮區王府里小巷,13日上午,周父在南門外烏橋被日本兵一槍擊碎了腦袋。周湘蓮的爺爺聽說後出門去找兒子屍體,結果再也沒回家。沒多久,幾個日本兵闖進周家,當著周家老老小小的面強姦了周湘蓮母親,隨後又將17歲的周湘蓮和13歲的妹妹周湘萍輪姦了長達數小時。
  三四千中國男性被集中起來用地雷炸
  除了平民慘遭屠戮,1937年12月13日當天,已經放下武器的中國守軍也有很多人被殺,當年參與大屠殺的日本軍人對此都有記憶。
  原日軍第16師團步兵第33聯隊第2大隊上等兵德田一太郎:12月13日,早上8點左右進入南京的太平門……我們只抓男人,以前是當兵的吧?就這麼隨便地說著就抓來,抓了三四千人。在太平門外,門右的一角工兵打了樁,然後圍起鐵絲網,底下埋著地雷。我們把抓來的人集中到那裡,一拉導火線,“轟”的一下,地雷被引爆了。屍體堆成了山一樣。接著,我們登上城牆,往下邊澆了汽油後,點上火給燒了。堆成山的屍體交錯重疊在一起,非常不容易燃燒。上面的人大多死了,但下麵還有大量活著的人。
  侵華日軍中村彌關對令他終身感到“罪孽”的那一天是這樣記述的:12月13日,天氣晴朗無風。進城一看非常吃驚,南京這個大城市成了一座死城。國破山河在。沒有人、車和馬,就連貓狗都看不到。能見到的只是連綿不絕、無限延伸下去的纍纍屍山。海軍很少上岸,也很難見到女性。也許是這個原因,其中竟有狠心的人,用木棍挑開女屍胸部的衣服,還有人撩起衣服下擺看。綜合
  講述
  祖籍江蘇的老人講述日軍侵華暴行:日本士兵用槍掃射逃難平民
  對於日軍侵華的歷史,已在西安工作生活了近60年的退休教師高憶春,有著特殊“記憶”,“當時我只有1歲,聽母親說,她抱著我逃難時,和侵華日軍有過一次正面遭遇,子彈就從耳邊呼嘯而過。”
  1歲時逃亡途中遇日軍
  今年78歲的高憶春是長安大學一名退休教師。“我的家鄉在江蘇蘇州望亭鎮。”昨日上午,在高憶春家中,他拿出家鄉的地圖,尋找故鄉的位置。據蘇州地方志《望亭鎮志》記載,1937年10月,望亭鎮遭日本飛機投彈襲擊;11月18日,日軍侵占望亭鎮,望亭淪陷。而當時望亭是進入南京的必經之路。
  家鄉淪陷時,高憶春年僅1歲。“當時父親已被日本人抓走作挑夫,母親就抱著我,和同村的鄉親一起逃難。”逃難途中,遠遠發現一支日本部隊,鄉親們躲在一處旱蘆堆里。“逃難的有婦女還有小孩,小孩被嚇得直哭,一群人就被日本人發現了。”
  高憶春說,母親多次向他描述過當時的情形。十幾名日本兵發現旱蘆堆中有人後,並沒有貿然進入,而是在百米之外的距離開始用槍掃射。大約四五分鐘後,日本兵繼續沿著道路前進,而躲在旱蘆堆中的兩名鄉親,分別被子彈擊中頭部和胸部,當場死亡。“我母親說,能活下來都是一種幸運。子彈都是貼著耳朵飛過去的。”
  5歲時被日軍拉去護路
  1942年1月,“汪偽政府”在望亭等地設立7個“檢問所”,凡是前往鎮上的居民,都要經過搜身盤問,並要查看“良民證”。高憶春至今仍記得當年的情形:“當時我6歲了,這些檢問所都設立在交通要道,附近都被水路和電網阻斷,基本上繞不過去。”
  “檢問所上午10點開門,下午3點關閉,往往是幾個持槍的日本兵把守,如果搜到財物,一般都會沒收。”高憶春表示,他曾和母親去鎮上拜訪親戚,回來時提了一些活魚、活雞和豬肉,在路過“檢問所”時,全部被日本兵“沒收”了。
  1938年前後,新四軍開始組織武裝力量,在望亭地區開展抗日鬥爭。為了防止新四軍破壞鐵路,日軍開始強徵村民到鐵路上“護路”。“父親1941年病逝,我才5歲,但日本人要家家戶戶都出人護路,我就被拉到了鐵路上。”高憶春說,由於日本兵力短缺,新四軍在附近經常以游擊的形式和日軍作戰,炸火車、撬鐵路,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情況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檢問所、瞭望台一些東西才逐漸消失。”
  在經歷了抗日戰爭後,1955年,高憶春考入當時的西安公路學校專科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育有一兒一女,1996年從長安大學退休。
  華商報記者 孫昊 實習生 李思晴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天,我再次拿出了這張地圖,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 西安市民 趙剛
  物證
  西安68歲老者收藏軍事地圖1917年就有日本間諜在陝西活動
  “這份地圖顯示,在抗日戰爭還沒爆發時,就有日本間諜在陝西周邊一帶搜集地形、地理信息。”昨日,68歲的西安市民趙剛指著他收藏多年的一份隴縣地圖說。
  地圖上標明“昭和十六年製版”
  趙剛老人家住東儀路,他說:“別看這地圖上寫著很多漢字,但絕對是當年日軍使用的地圖。”
  “在地圖左上角寫著,‘昭和十六年製版(中華民國六年測繪)同十六年五月發行。”趙剛說,“昭和十六年是日本紀年方法,我們國家不可能用昭和年。昭和十六年是1941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而地圖上標註的測繪日期是1917年。由此能看出當年日本的野心,早在1917年就派間諜開始收集陝西的地理信息。”
  地圖右側有漢字和日文寫著“軍事秘密,部外密”。“看這裡一些日文中夾雜著‘支那’二字,這可是日本人對我們的蔑稱。”趙剛稱,“這張地圖極可能是給日軍侵華提供的。”
  早年收藏為證實日軍侵華
  華商報記者看到這份地圖為隴縣地圖。地圖中的標記解釋批註為,有人窯屋或無人窯屋。地圖繪製得十分精緻,道路、山頭甚至是溝溝渠渠都很明細。
  趙剛說,他年輕時負責政府政策落實工作。“80年代末前往山西工作的途中,在一處集市上見到了這份地圖。”趙剛說,“當時我沒多想便買了下來,這張地圖被我夾在一份資料里一直保存著。”
  2010年,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時,趙剛突然想起自己家中有這麼一份地圖可以證明日軍侵華的事實,翻箱倒櫃地又找出了這份地圖,重新包裝細心地保存了起來。
  千餘張地圖證明日本當時野心
  華商報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檔案館瞭解到,該館內存放了千餘張日本侵華地圖,與趙剛手中的類似。
  該局檔案館專家介紹,這種地圖是當時日本人通過各種手段竊取這些資料後進行加工繪製。可見,當時日本肯定是派遣了不少特務間諜,竄遍中華大地,收集資料,竊取情報,繪製地圖。有的地圖上甚至寫有“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支那派遣軍測量班”。據分析,從這些地圖的繪製時間上看,應在侵華開始前的若干年,這一點也說明當年日軍侵華蓄謀已久。華商報記者 謝濤
  (原標題:77年前的12月13日 南京城裡屍山纍纍(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c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